~六龜區公所的王課長網站的資料,我用了很久的時間才收集'整理好的資料,今天在課長的網站看到

一位用心關懷六龜大小事的人~~

金雞納樹原產南美秘魯、玻利維亞、厄瓜多爾、哥倫比亞、委內瑞拉等國,種類各有不同。

1638年被發現具有治癒熱病功效而受重視;

1753年被應用於瘧疾治療後,享譽全世界二世紀之久,在奎寧尚未以人工合成之前,金雞納樹皮萃取之天然奎寧,實是醫治瘧疾的唯一特效藥。更因此遠涉重洋來到台灣,客居他鄉且落地生根,默默造福人群。

1944年,Woodward & Doering利用人工合成奎寧之研究報告發表後,金雞納樹身價逐年下滑,一直到1970年代,合成之奎寧被廣為使用於臨床醫療,金雞納樹在瘧疾醫療史上才完全功成身退。同樣的,日本京都帝國大學設在六龜的演習林,自1928年開始金雞納樹的引種與造林研究,當時除了凸顯演習林的經營特色,也樹立了永續經營森林資源的良好典範。

 

1638年西班牙派駐秘魯的總督辛昆伯爵(Duckdel Chinchon),其夫人罹患熱病,當地土著以金雞納樹皮治癒而發現醫藥用途,

1640年引入西班牙。

1742Linnaeus林奈氏,以辛昆伯爵姓氏Chinchon為金雞納樹屬名Chinchona1753Torti陶替氏以金雞納樹皮成功治癒瘧疾(malaria)患者,金雞納對於瘧疾療效才被確認並廣為應用。

日本軍閥垂涎南洋群島及東南亞國家豐富天然資源,早具侵佔野心,惟當時該地區多處低度開發之蠻荒地帶,瘴癘瀰漫,瘧蚊猖獗,因此訓令東京及京都帝國大學在台灣之演習林,積極從事金雞納之栽培研究,印尼爪哇是臺灣引進金雞納樹之重要來源。

1906(民國前6)日人首次引大葉金雞納種子,於恆春熱帶植物殖育場(恆春分所前身)高士佛試驗地育苗,曾栽植至開花,因管理不善終至失敗。

1912(民國2)獲小葉金雞納種子,於今台北植物園育苗,並移植角板山、埔里、霧社及溪頭等地。除溪頭之苗木生長稍佳,其它各處均失敗。

1914(民國3)日本京都大學派員來台成立事務所,籌劃成立演習林(全台)

1918(民國7)今蓮華池分所進行金雞納造林試驗,惜經驗不足,管理失當,亦宣告失敗

1926(民國15)正式成立京都大學台灣演習林(六龜)

1928(民國17)沼田教授於高雄六龜之京都帝國大學演習林規劃金雞納栽培試驗

1929(民國18)從溪頭之東京帝國大學演習林,取得約1,800株金雞納苗木,到海拔700~1,000公尺之扇平與南鳳山,進行造林試驗。由於氣候適宜、土壤肥沃,加上沼田教授的悉心研究,致使扇平成為當年台灣生產金雞納樹皮的重鎮。

1937(民國26)成立扇平作業所。當時在六龜地區強力徵召所謂「奉工」的民間無俸給勞工,齊聚扇平從事金雞納造林與樹皮生產。台灣光復後,

1946(民國35)由台灣行政長官公署農林處接收,成立第二模範林場。

1948(民國37)歸併於高雄山林管理所。

1949(民國38)奉台灣省政府令將有關金雞納事業部分之山林劃歸本所管理。

1950(民國39)核定金雞納試驗林組織規程,成立金雞納試驗場,承繼金雞納的生產事業,並逐年持續進行金雞納造林工作。

1964(民國53)因業務型態已轉變成全方位的林業試驗研究,易名林業試驗所六龜分所,但是最後一塊金雞納的造林試驗地,

仍遲至1970年才告建造完成,可見林業研究人員對於金雞納樹,確實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懷

2002(民國91)因政府組織再造,改為林業試驗所六龜研究中心。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wpzflint/article?mid=3212&prev=-1&next=321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麗華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